全国免费电话:
18888198978

草雕产品

《体育景观环境》连载:第五章——第三节 体育赛事景观环境策划 (文末福利)

  经本书作者由文华、吉云波授权委托,对体育景观环境进行连载,每日刊发1小节,欢迎各位朋友关注!

  体育赛事 (尤其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城市环境面貌的催化剂。体育赛事超越了对城市体育本身的影响而扩大到对城市整体的影响。筹办赛事期间,除了疏通交通、建设通信设施、改善环境外,还要建设 (往往超越城市体育常规发展规划)大型体育场馆,来保障体育比赛顺利、高质进行。这些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使城市的空间与环境得以优化,城市形象得以更新,并在赛后成为城市的遗产、地标性建筑。基于体育赛事的重大影响力,赛事景观环境设计必须结合现实环境状况,考虑人与环境的关系,使赛事景观环境不仅在举办周期内不同凡响,也在赛后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城市特色设施,为城市增色。

  景观包括现实中可视、可触及、可观赏的各类自然景色,也包括人文景物,只是要强调其物质性。基于景观的固有功能和认识,体育赛事中的景观环境也就是指为了表达体育赛事的基本属性、价值和宗旨,营造符合体育赛事品位的氛围而专门设计制作和实施的各类物质景物。体育赛事的举办为城市和居民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并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短时期、成倍地放大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竞争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体育赛事景观的构成要素提出设计应用对策,能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现实指导,促使体育赛事成为推动当今城市发展和景观环境建设的重要契机。

  体育赛事景观环境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体育赛事本身和地域环境与发展,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突出赛事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因此,应把各相关景观要素集中起来做系统的排列,对体育赛事形象景观有整体性的管控,以便于合理使用和展示。

  临时性景观在体育赛事中所占比例较大,它的重要特征是短时性,往往在时间限定上较严格,但对于展示性的要求又比较高。因此,在策划时,应将即时效果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策划初期,从景观设计的材料、色彩、形态、尺度等多方面最大限度地考虑,突显其即时效果。这种 “短时效应”的突出,也对景观策划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需将体育赛事形象充分展示出来。

  体育赛事景观环境的策划,应注重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考虑地域自然和人文特征,尊重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文化背景、民族民俗风情等,利用城市特有的基质,自然条件、地域文脉的延续及地方民俗,来强化地域特征。

  天津全运会期间,随处可见一些彰显全运元素、具有民族风格的小型雕塑或是其他临时性景观 (图 5-15),充足表现了天津的文化渊源,并利用体育赛事来传承和介绍历史背景和文化以及风土人情,颇具生命力。

  景观是能够使人坐下、触摸和走动的地方,是利用一种更具亲和力的形式表达出对空间的感觉。赛事景观要考虑游人在此驻足、体验的空间和设施,增加参与性和互动性,具有可进入性和可操作性,创设出体验性环境,拉近人们与赛事的距离。

  城市建设行为无疑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影响。在环境问题非常关注的今天,赛事景观更应该体现对生态环境的关照,体现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的重视,将环保理念植入赛事景观中。

  体育赛事本身就具有集聚效应,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汇聚,赛事景观则是对这种集聚效应文化的凝练。优秀的赛事景观策划并不仅仅存在于一个短时期,而是跟着时间的流转,能够深入人心,使人们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感受,这也是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大型赛事期间,地面铺装是在原有面层上进行功能性点缀,属于临时性景观。可通过地面各类富有赛事元素的形象符号 (图 5-16),既引导行人和车辆的行为,又浓郁了赛事氛围,还可通过路面彩色装饰或搭台造成高度差等,使不同性质和功能的区域得以区分。

  赛事场馆建成后,其绿化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赛事的承接具有周期性和灵活性,因而在举办不同类别赛事时,可在原有植物景观的基础上,通过花坛、绿雕等装点赛事环境。不同的花卉通过色彩和形态组成丰富多彩的图案。绿雕则以运动项目图标、五环等体育元素为设计要素,使主题与赛事主题契合,突出体育特点。在实际设计时,通常将花坛与绿雕结合运用,并将会徽、吉祥物和运动瞬间作为设计元素 (图 5-17、图5-18),天津全运会植物绿化设计以其亮丽的色彩和鲜明的赛事特色,突出体育运动的活力和勃勃生机,有效提升景观的观赏效果。

  雕塑是美化赛事环境的点睛之笔,应服从赛事的主题需求。永久性雕塑既有大型标志物,以其醒目的色彩造型矗立场馆环境中 (图 5-19),作为赛事遗产,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和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有以 “亲和性”为主,小于或与人体等大尺度,塑造极具亲和力形象的雕塑。这类雕塑没有基座或平式基座,不设周边护栏,立于草坪边缘、路边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可触摸、可观赏,给观者带来极强的参与感和愉悦感。图 5-20的奥运雕塑位于国家奥林匹克公园的休闲区,均触手可及,使观者能够近距离亲近雕塑。作为永久性赛事景观的雕塑,应在场馆规划设计阶段统筹考虑。

  临时性设施景观是对永久性景观的有益补充,在大型赛事举办期间可以直接提供特定的功能。临时性装饰设施、卫生设施、服务设施、休息设施、道路设施等一方面要考虑赛事的承载量和使用功能,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其细部设计的艺术性,以及与赛事要素的结合。图5-21、图5-22分别为2015年在鸟巢举办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期间的临时性装饰设施和临时性道路设施,起到了烘托赛事氛围和引导行为的作用。

  在赛事景观策划过程中,特别的重要的一点是,应将赛事图标、会徽、吉祥物、火炬等独特元素,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类景观设计中,使赛事因子无处不在,处处渗透,彰显其强大的影响力,创设良好的赛事氛围。

  如图5-23是2015年北京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吉祥物——— “燕儿”,它集燕子、沙燕风筝、京剧脸谱三大视觉形象于一体。“燕子”充满生机,线条流畅,代表田径运动员矫捷灵敏的身姿;风筝寓意报喜,体现北京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吉祥心愿;京剧是中国国粹,积淀深厚的民族审美习惯,也是为世界所熟知的中国文化艺术瑰宝。三者合一,把田径的魅力、北京人的祝愿、中国的传统融为一体。吉祥物本身又与赛事场馆 “鸟巢”彼此形成互动,并蕴含着 2008年奥运会后,“燕儿”翩然 “归巢”意蕴。在比赛期间,吉祥物 “燕儿”出现在了道路设施、装饰设施、纪念章、颁奖仪式中,突显了赛事特殊景观元素在赛事景观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景观体育,是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景观资源,与体育比赛有机结合,从而展示体育精神、展现城市的生机、活力与魅力的体育运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景观体育的发展很成熟。众所周知的 “环法自行车赛”就是景观体育最典型的例子。“环法自行车赛”将体育比赛和引人入胜的景观完美结合在一起,吸引着全世界数以万计的游客。这种将体育与当地风景名胜的巧妙结合赋予了体育赛事独特的内涵,体现了赛事的城市特色和人文特征,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驻足观看。这些高水平的竞技体育除了成为竞技赛事上的新亮点,也对全民健身事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促进了赛事景观的发展。

  在我国,“景观体育”由上海最先提出,是体育比赛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融合,体育赛事从体育场馆走向了大自然,人们或参与或观赏,是一种新颖的体育活动方式。城市景观体育就是将城市景观、标志性建筑与时尚体育运动进行巧妙结合,将体育活动或赛事融入景观之中进行,借助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传播,利用城市特有的景观资源来推动体育和展现特有的城市景观魅力。

  景观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城市自然和人文景观与鲜活的体育活动相结合,成为展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吸引力与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景观体育的成功举办对提高举办地城市的知名度、发展城市旅游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景观体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事物存在的强大动力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同样,创新也是体育活动存在的原因。景观体育之所以发展迅速,就在于它不受传统的束缚,突破常规。景观体育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像攀岩、F1赛艇、超低空跳伞等项目属新兴体育项目,历时短;在空间上,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经过现代化包装呈现出时尚气息,如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沙滩排球赛,走出专门的体育场馆,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景观体育是静态的城市景观和动态的体育运动相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景观和体育的双重特点,但又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景观离开体育活动只是静物,缺少灵动;体育离开了景观就失去了新颖性,吸引力也将大大减弱。因此,两者的结合赋予了景观和体育新的含义。景观凝结了艺术家的思想,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自然的结果;体育同样是一项艺术,是一项术,是人类对自身的改造和创造。

  景观体育以景观为背景,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下进行比赛,比赛时间也会根据当地的节假日来安排。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空间里,参赛者面对的不单单是裁判和比赛场上的观众,还有街上的行人等。他们看到的不单单是一种比赛,更多的是人类通过自身活动而演绎的一种别样景观,是一种对城市体育在开放性时空中的展示。

  景观体育作为一种以城市景观为背景或场所开展的体育运动,是与城市景观相融合的。没有景观就没有景观体育。因此,城市景观本身的共享性规定了景观体育的共享性、开放性。这种特征是景观体育所特有的,任何在特定体育场馆举行的体育活动都没有这种公共共享性。可以说,景观体育对城市体育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富有吸引力的景观才能使景观体育的开展具有可持续性。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就是鲜活的事例。同样,为了保持赛事的吸引力,城市景观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促进景观体育的开展。目前,国内众多的路跑等户外赛事,更是将区域营销和体育赛事紧密融合,在推广城市的过程中,也进一步促进了景观体育的发展。

  富有创造性的景观体育能够提升国内外对城市的关注度,提高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参与热情,取得传统竞技体育所达不到的效果。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马拉松赛之一,“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已成为厦门走向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它不单单是一项体育比赛,更是通过创办国际一流的赛事,搭建一个强健市民体魄、优化城市环境、增强人际关系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的平台。为了将经典的瞬间和不懈的精神永远地凝固在 “世界上最美丽的沿海赛道”上,扩大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影响,同时也为环岛路增添人文气息,厦门市委、市政府于 2004年提出制作一组马拉松雕塑群的设想。群雕策划创作于2004年6月开始做,2005年3月实施完毕,亮相环岛路。

  这组雕塑取名为 “永不止步” (图 5-24、图5-25)。群雕群高2米,由99个雕塑形象组成,包括参赛的运动员和呐喊助威的人群。群雕分为3个章节。第一章节,主要塑造领先在第一组团的运动员,以2003年冠军选手及国内优秀选手为原型,刻画专业运动员在临近终点奋力冲刺的情景;第二章节,以专业选手及部分非专业选手为塑造主体,刻画选手们迎头追赶的情景;第三章节,以非专业选手为主体,体现 “重在参与”与顽强不息的马拉松精神。

  一是参与性,以专业选手与非专业选手不同竞赛水准、不同性格特征来表现社会大众参与的热情和广泛;

  二是国际性,造型上突出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形态特征,突出各地区选手身上的地域性标志;

  三是典型性,创作中赋予各个个体以鲜活的个性色彩,大多数表现在有各种情节性的动态和运动员之间的呼应。

  这件由99尊雕塑组成的 “永不止步”马拉松雕塑群一亮相就在全国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先生也称赞不已,并将此消息带到了瑞士洛桑。

  国际奥委会对此非常感兴趣,决定对雕塑予以收藏,并选中了2件作品 (运动员胸前的编号分别为 655、935)。被选中的这两尊雕塑分别为一男一女运动员,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两尊雕塑作品无论从相貌、身材来看,都具有中国人典型的形象特征,而且也是整个雕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具有极强的动态美。从群雕的总的来看,那些马拉松运动员之间又相互照应、彼此联系,形成疏密有致、有节奏感、有情节性的群体。参赛的运动员、观众、供应补给的服务人员和摄影记者之间,组成既相互关联,而又有各自鲜明个性的一组群体 (图 5-26~图5-28)。为让游客既可远距离拍照,又可近距离观看和接触,群雕放置在环岛路0~5公里地段绿化带。雕塑可微缩成为20~30厘米的模型纪念品,以旅游商品的形式出售或赠送来厦的游客及参赛选手。

  艺术是相通的,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拉松赛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不如说更体现一种精神。正因为如此,厦门市委、市政府才决定在环岛路竖立马拉松雕塑群。雕塑取名 “永不止步”,寓意 “长长久久,永不停息”,这不仅表达了马拉松赛将年年举办的决心,更喻示着厦门这座城市朝气蓬勃、奋发不止的城市精神。世界上每年有很多马拉松赛,专门为马拉松赛制作雕塑的不多,作品能被奥委会收藏的更少。这两件马拉松雕塑能被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是厦门的骄傲,大幅度的提升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国际影响力,而且在向世界宣传厦门体育的同时还宣传了厦门的艺术,让更多的人通过它们了解厦门,了解中国的艺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厦门得天独厚的滨海条件、沿途美丽的风光,为国际马拉松赛的举办提供了有益的景观条件。而赛事的举办,又启发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思路,丰富了城市景观,使赛事的影响力得到大幅度拓展,开创了城市经营的新渠道。

  青岛是中国帆船运动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 “帆船之都”,同时也是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由于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帆船运动在青岛有着良好的基础,帆船运动已经有百年历史。

  青岛早在1904年就有了德国皇家快艇俱乐部举行帆船比赛的记录,那时的比赛主要是为娱乐和休闲,但这也将西方的帆船运动带到了青岛。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青岛经济的繁荣发展,青岛帆船俱乐部的会员大量增多。1936年,青岛帆船俱乐部举行了市长杯帆船竞赛。1937年开始,青岛还开始了女子帆船比赛。

  1953年5月4日,青岛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航海基地———青岛航海俱乐部,并率先开展青少年帆船的普及运动。1959年北京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青岛作为北京以外唯一的赛区,承办了有14个省、市、自治区和代表队参加的航海多项竞赛、摩托艇表演赛,对已开展6年的航海运动进行了大检阅。

  2003年,北京奥组委帆船委员会成立之初,青岛市政府和奥帆委就已在设想奥运会可以给这座海滨城市带来何种影响,打造 “帆船之都”的构想也应运而生。

  为了迎接奥运会帆船比赛和打造 “帆船之都”,青岛市政府把北海船厂整体搬迁到黄岛区的海西湾,并将国际帆船中心建成青岛市独具海上运动特色的建筑区域,充足表现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规划和设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青岛国际帆船中心占地面积约45公顷,坐落于青岛市东部新区浮山湾畔,北海船厂原址,毗邻五四广场和东海路,市内的著名风景点 “燕岛秋潮”位于基地内燕儿岛山的东南角,该地依山面海,风景优美。其中场馆区 30公顷,赛后开发区15公顷。奥帆比赛所有必备设施全部位于场馆区,其中有奥运分村、运动员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场馆媒体中心和后勤供给与保障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3.8万平方米,其他的还有测量大厅,陆域停船区,下水坡道,主、次防波堤,奥运纪念墙等配套设施。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可承担相应级别、规模的世界级帆船比赛。在兴建奥帆中心、培养帆船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等筹备工作之余,他们推出了面向青少年的帆船推广计划,该计划也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支持,确定了青岛作为我国帆船运动中心的地位,也为城市运营埋下了伏笔。

  借助奥帆赛,青岛着手做全面规划,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突出 “新青岛、新奥运”的主题,充足表现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并实现成功举办一届 “有特色、高水平”奥帆赛的目标;同时充分的利用青岛 “山、海、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特点,做足海上运动的文章,建设亚洲一流、国际先进的海上运动基地,展示了青岛 “海上奥运”的特色。

  承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给青岛这座海滨城市带来非常大影响,使青岛真正被全世界关注。借助赛事,市容更美,环境更好,市民举止更文明。这是奥运会带给青岛的永久性影响。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后,青岛国际帆船中心内的比赛设施略做调整,以满足打造 “帆船之都”和赛后开发、旅游的需要。

  创办于2009年的青岛国际帆船周,为传承奥运精神,推动帆船运动发展,提升青岛 “帆船之都”城市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青岛国际海洋节作为青岛市的重要节庆品牌,始创于 1995年,以 “拥抱海洋世纪,共铸蓝色辉煌”为主题,以保护海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实现人类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倡导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海洋经济和国际间友好合作等方面做出了积极不懈的努力。从 2014年起,青岛将这两个海洋的节日合力举办,彰显蓝色经济、海上运动、海洋旅游、海洋科技、节能环保于一体的节会理念。

  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主打 “名牌”战略,突出国际性、开放性和参与性,推出国际奥帆文化交流、国际帆船赛事两大核心板块,涵盖帆船普及、帆船产业、海洋科技、青少年帆船交流、旅游商贸休闲等特色内容,将帆船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融为一体,成为海洋节中的精品活动。

  在青岛沿海一带规划兴建的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极地世界国际游艇俱乐部、流清河国际游艇俱乐部、唐岛湾国际游艇俱乐部等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高消费人群,为游艇及海上休闲设施带来了无限商机。

  青岛还相继引进了 “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等国际著名帆船赛事,加强与国际帆船运动界的交流,使青岛帆船运动的整体水平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继2013、2014两届世界杯帆船赛成功举办之后,青岛再次成功申办2015、2016赛季世界杯帆船赛分赛站。国际帆联世界杯帆船赛是国际帆船联合会年度重要赛事之一,系奥运级别帆船赛事,项目设置与奥运会帆船赛一致。比赛结果计入参赛选手在国际帆联的个人积分,作为除世界帆船锦标赛之外的25%奥运会参赛资格的分配参考。对于参加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帆船选手来说,在青岛举行的世界杯帆船赛意义重大。

  2013年10月,青岛成功举办了亚洲第一个世界杯帆船赛分站赛,成为与世界知名帆船城市齐名的世界杯帆船赛举办地,这也使该项赛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赛事 。这届比赛共设置 6个奥运会帆船比赛项目,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条船 (板)、1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中国队获得2枚金枚、2银牌和1枚铜牌。

  2014年10月,青岛再次成功举办了世界杯帆船赛分站赛,比赛项目设置与2013年相同,共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条船 (板)、近 2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中国队共获得了3枚金牌、2枚银牌和2枚铜牌。两届世界杯帆船赛分站赛在青岛成功举办,各项筹办工作得到了国际帆联、中帆协和社会各界及各参赛运动队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使青岛作为中国 “帆船之都”的美誉传遍全球。

  世界杯帆船赛作为国际帆联奥运级别赛事,对于申办城市设置了极高的准入门槛,其申办难度系数堪比奥运标准。而青岛借助曾成功举办两届世界杯帆船赛的经验,于2014年11月6日,从上海、三亚、马来西亚卡威、韩国釜山等众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申办2015、2016赛季世界杯帆船赛分赛站,比肩德国基尔、美国迈阿密等世界帆船运动名城。

  借助赛事影响力和不间断地积累的赛事文化遗产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仅巩固了 “帆船之都”的地位,而且奠定了青岛的特色发展之路,为青岛这座城市增加了独有的魅力。同时,正是因为青岛这座城市的无限魅力和帆船赛事在提升城市知名度、引领城市发展潮流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使帆船赛事成为推广城市形象、代言青岛的一张亮丽名片。

Copyright © 2014-2021 小九直播足球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51521号 网站地图

地址:江苏省沭阳县新河镇春生村 电话:18888198978 传真:

手机:18888198978 联系人:仲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