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县龙兴镇娄庄村曾是一个贫困村,汾河从村南经过,全村以盐碱滩地为主。近年来,经过试种水稻,全村不是完结了工业的转型和大众的增收,还走出了一条农旅交融展开的村庄复兴新途径。近来,运城市盐保中心水系调研组便走进了这座“北方江南水乡”。
春风起,彩鸢飞。3月25日,在龙兴镇娄庄村汾河边畔的水稻园里,千余只风筝在蓝天白云下随风起舞,龙兴镇首届“稻花香”万人风筝文化节在此隆重启幕,从五湖四海赶来的数万名大众挤满汾河堤,争睹文化节盛况。在为期两天的文化节活动中,娄庄村水稻园里设置了“筝舞区”“游乐区”“小吃街”等区域。放眼望去,天上飞的不只有章鱼、美人鱼、小燕子、三叶虫等形状各异的风筝。经过举行此次文化节,使坐落汾河边畔的娄庄村水稻园成为该县的又一休闲旅行地标,人们在畅享美好生活的一起,也助力了周边村庄量体裁衣探究文旅资源交融和村庄复兴。
娄庄村坐落新绛县东北,南依汾河而设,北有环乡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当。全村共7个居民小组,630户,3107人,其间劳动力1546人,耕地面积3100余亩,是纯农业大村。全村共有党员71人。汾河流经娄庄村约3公里,汾河河道约400多米,汾河日常宽度为50米左右,全村农业用水悉数依托汾河水,在旱季则选用地下浅水井灌溉,全村以栽培小麦、玉米、棉花、三樱椒为主导工业,尤其是三樱椒栽培的遍及,更是在全县享有辣椒专业村的名誉。娄庄村有5眼机井,除了在旱季灌溉庄稼,其间一眼井也作为全村人畜会集供水运用。
娄庄村曾是新绎县的一个贫困村,全村8000亩耕地中,盐碱河滩地就占了3000多亩。前多年,乡民曾在盐碱滩里试种过小麦和玉米,但总之是“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只听青蛙叫,长草不长粮”,常常颗粒无收,渐渐地乡民也就不再盼望这片“盐窝”了。
2018年,乡民们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经过“以稻治碱,变废为宝,工业脱贫”,探究出了一条生态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双赢的致富路途。旧日盐碱滩,今天稻花香。
“6年前,咱们经过到湖北、河南等地调查学习,使用带回来的水稻种子试种了20余亩地水稻,经过努力,水稻试种十分成功,每亩地可产水稻500公斤,并且质量和口感都十分好。真没想到,盐碱地也长出了粮食!”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赵建民难掩高兴。
怎么使水稻工业走上良性规模化展开之路,2019年,娄庄村“两委”抓住时机,发动乡民流通土地,使用扶持资金先后完善了土地进排水系统,依照“农田成方、会集连片、灌排配套、规划规范”的高标准农田建造要求做土地开发收拾,成立了新绎县聚英栽培专业合作社,展开了机械化育秧基地,置办了插秧机,完结了机械化育秧、插秧,栽培培育面积达260亩。
2021年,全村展开水稻面积到达800多亩,看着丰盈在望的稻田,乡民们露出了高兴的笑脸。但是,跟着一场前史稀有的秋汛,行将丰盈的稻子也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其时村里60%的地步都被淹了,咱们的800亩水稻尽管也被淹了,但让然有必定的产值。”赵建民回忆说。
面临天灾,娄庄人没有泄气,活泼安排乡民展开排涝自救,洪水退去后,娄庄村不只对农田进行了从头整治,还建成了现代化水稻育秧基地、稻田饲养基地,完结了一条从育秧、插秧到收割完好的水稻出产线万元,成为家喻户晓的水稻出产村。
“咱们经过县上支撑和自筹资金,建成了一条大米加工线,自主完结产品的精加工、精包装,推出了中、高、低各种产品,完结从出产到加工的一体化流程,村里注册为‘绛塔’牌商标的稻香米已走进了各大超市。”赵建民说。
在展开水稻的基础上,娄庄村还辅导农人进行稻草深加工,把曩昔到处丢掉的稻草变废为宝合理规划使用,把稻秆加工成草帘、草绳,用在蔬菜大棚上,经过规划、钢筋焊接成型,将手艺织造与绿雕技术相结合,为旅行景点制造各种精巧的绿雕工艺品。“为了宣扬这一工业,咱们在村头建造了小游园,供游客欣赏。这样做不只宣扬了村里的水稻工业,还活泼了乡民的节日文化生活。”赵建民说,为了推进稻草工艺,娄庄村还聘请了专业的工艺品公司对乡民进行技术训练,现在村里有20名乡民渐渐的变成了稻草工艺品制造能手。
2023年,龙兴镇以娄庄村水稻工业为依托,规划建造占地2000亩水稻参观园。“娄庄村的水稻园区是由千亩盐碱滩改造而成,水稻的栽培成功不只完结了农业的丰登丰盈,还有用改进了生态环境,引来白鹭落户,然后造就了娄庄村‘江南水乡’的美景。咱们使用这一资源,开发不同的村庄游项目,让‘风筝季’‘插秧季’‘赏景季’‘收成季’构成‘稻花香’系列农旅产品,打造村庄旅行新地标,带动大众增收致富,促进村庄复兴。”赵建民说。
现在,园区已出资300万元建成水稻栽培区、育苗区、立体饲养区、垂钓区,展开稻田龙虾、泥鳅、螃蟹等水产立体饲养50亩,正在打造采莲区、芦苇荡露天舞台、耕耘体会区以垂钓区配套设备。
“等初秋时节,散步在汾河边畔,一望无际碧绿碧绿的稻田里一群群白鹭和苍鹭纵情嬉戏,宛如江南水乡。”赵建民介绍说,园区建成后可在荷塘中赏莲采蓬,在农田体会耕耘,在稻田趁火打劫,在游乐区赏景品美食,俨然一副江南水乡风光。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旧日的盐碱地、贫困村到现在的水稻园、新江南,娄庄村的故事便是一部与汾河相融相生的前史,娄庄人依托汾河,改动本身,把下风变为优势,把“盐窝”变成了“江南”,走出了一条汾河流域生态维护与高水平展开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