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地区有大片待开发的肥沃的黑钙土、褐钙土土地。著名的西伯利亚森林覆盖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辽阔地域,但说来也奇怪,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代,作为最耐寒的老虎之一的东北虎在俄罗斯的分布都仅限于东南一隅,而更广袤的西伯利亚内陆地区,一只老虎都没有,这是何故呢?
要知道老虎是一种具有高度移动性和显著探索行为的物种,从在东亚诞生之后,就迅速扩散至亚洲多数森林里,难道说西伯利亚内陆有啥可怕的,连东北虎都不愿深入?
猎物资源是影响捕食者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很多人认为东北虎之所以没有生存在西伯利亚内陆地区,是因为那里缺乏大型有蹄类动物。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的角度来看下东北虎的猎物喜好。东北虎的主要猎物是一些中大型的有蹄类动物,从猎物占比由高至低分别为:马鹿、野猪、狍子、驼鹿等。而在大型猎物相对匮乏的区域,东北虎则会增加中小型猎物的捕食占比。
西伯利亚内陆地区,虽然严寒,但这里的中大型有蹄类动物资源还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那里照样生存着大量的驯鹿、野猪、驼鹿等等。
这些有蹄类动物,恰恰都是老虎的基础猎物,所以西伯利亚内陆地区没有可供老虎捕食的猎物,这一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西伯利亚内陆地区的野猪数量并不少,其中不乏大体型的野猪,捕获一头,足以吃上几个星期。而且由于气候寒冷,缺乏“清道夫”角色,所以也不用担心剩余的食物会被食腐动物偷走。
种间竞争是自然界都会存在的现象,除了食物之外,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会影响物种的分布。
西伯利亚内陆地区,生活着强大的棕熊和灰狼,所以有些人认为棕熊体型比东北虎大,狼群有数量优势,东北虎迫于这些强大的捕食者压力,才没有涉足西伯利亚内陆地区。
在动物世界,体型差往往代表着实力差,而自古以来素有“猛虎架不住群狼”的说法,所以咋看之下,好像是那么一回事,但稍微查证下资料,会发现这种观点不靠谱。
科学家们研究了锡霍特-阿林地区东北虎的饮食结构,发现了熊类在老虎的饮食构成里面,占比达到了7.1%,其中有1%是乌苏里棕熊。
根据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研究,东北虎同样也会出现在乌苏里棕熊的饮食清单里,占比为0.5%。
众多科考记录里,都记下了虎捕熊、熊吃虎“互有往来”的现象。不过棕熊是杂食动物,且植物性质的食物占了90%以上的比例,所以它算不上是主流的捕食者,与老虎的直接竞争关系并不激烈。
事实表明,棕熊也是东北虎重要的猎物,尤其是在秋季棕熊忙于贴秋膘,冬季棕熊会冬眠,往往是老虎捕熊的高发期。
俄罗斯的东北虎与灰狼已缠斗上百年了,人们发现,在过去东北虎数量较多的时候,栖息地内的灰狼则属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线上。
而当东北虎被大量猎杀,灰狼的数量则快速上升,后来东北虎得到保护,数量逐渐恢复时,灰狼的数量又迅速下降了。
20世纪80年代过后,俄罗斯的东北虎数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保持长期稳定,此时的灰狼,种群发展再次停滞不前。
大量的证据说明,“猛虎架不住群狼”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老虎既然有“森林之王”的美称,就说明在森林环境下,它是没有天敌的,自然也不会有动物能够抑制它的发展。
从古至今,东北虎不向西伯利亚内陆扩散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环境问题,那里常年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非常不利于老虎狩猎。
老虎是森林ECO下的物种,它橘黄的底色和深棕的条纹,在雪地上并不是良好的伪装色,极容易就会被猎物发现。
而且老虎并没有猞猁般宽大的脚掌,在厚积雪上行动较为困难,别说伏击追捕猎物了,就连寻找猎物踪迹都很难,所以东北虎才不愿深入。
对于俄罗斯远东地区逐渐趋于环境容纳饱和度的东北虎来说,既然西伯利亚内陆地区并不适合它们生存,那么往我国这边扩散,就是它们的最佳出路。
老虎作为十二生肖之一,本就十分受欢迎,处在和平状态下的老虎甚至有“大猫猫”的昵称,而我国的东北林海雪原,本就是东北虎的老家,无论是地形还是气候类型,都十分适宜东北虎长期生存,加上这些年我国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对生态廊道的修复,相信东北虎,会源源不断跨境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