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来到了8月、过了立秋,但大自然带给人们秋天里的第一份礼物,却不是逐渐变得凉爽的气温——比以往更热的高温还在北半球四处徘徊,超强台风和暴雨带来的百年一遇洪涝灾害让人们焦头烂额。
去年7月,在长江游弋了一亿五千万年的“中国淡水鱼之王”白鲟被宣布正式灭绝。事件登上热搜,人们顿感惊愕惋惜之余,也不禁感慨自己竟然是以这样的形式认识白鲟。
热搜背后,是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开启了快进键,近几年与物种灭绝有关的新闻报道慢慢的变多;而生物多样性丧失和ECO退化,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
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话来讲,“人类肆无忌惮干涉自然,将留下永久的痕迹;我们面临的是世界末日般的物种灭绝”。
在保护地球家园的漫长之路上,“复元”这个词越发重要,更被写入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里——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以高等动物自居的人类继续在地球上生存的唯一选择。
这几年,人们被云南的野象群迁徙深深吸引,对大熊猫的热爱溢于言表。但对普通人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件高大上的工作,更加不用说参与到复元生物多样性之中了。
但在科技助力之下,普通人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列,似乎变得容易了不少。
我们正身处一个用短视频记录生活乃至历史的时代,人们打开短视频App就能看到这一个世界发生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人们找到同频共振的机会,也能让普通人在短视频中表现自己、与其他人产生互动,更让一些鲜为人知的议题渐渐被人熟知。
如今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与生态保护相关题材有关的视频内容广受欢迎,也吸引了慢慢的变多人开设账号,用短视频的方式记录身边的一花一木、传递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理念——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动物入侵生态学科研团队,长期从事外来入侵脊椎动物的生态防控研究。防控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的一个普遍难点是,由于很多外来动物,特别是一些市民饲养的宠物被人们释放到野外后,很难进行实时监测,所以研究团队一直探索,希望突破常规生态学野外调查难以获取的一些途径去跟踪外来物种神秘的入侵过程。
两年前,小组成员在刷抖音时发现了与动物释放有关的视频,让整个科研团队灵光一闪:“是否能利用抖音里的有关的资料,来捕获人们释放外来动物的信息呢?”
了解到科研团队的需求后,抖音提供了一批数据助力课题探究,科研团队通过在线资源筛查的一系列严格标准从中提取出了一批典型外来物种的高质量视频。这些外来物种都是人们熟知的动物,在我国已经特别常见,很多被列入全球及我国最具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例如,一些具有一定经济或观赏价值的动物——比如俗称“牛蛙”的美洲牛蛙、俗称“巴西龟”的红耳彩龟、俗称“福鳄”的鳄雀鳝,最开始都是以所谓“异域宠物”的身份进入我国,在很多大城市的花鸟鱼虫市场都能看见,交易量也特别高。
不少“异域宠物”憨态可掬,普通人往往出于好奇就购买饲养,并没有花时间去了解宠物的来历以及它们特殊的外来物种身份。这些“异域宠物”往往“不亲人”“味大”“难养”,常被饲主丢弃、释放到野外。
看上去,这是一种“不杀生”的手段,但这些被随意放生的“异域宠物”却在静悄悄地给释放区带来生态灾难,假如不加防范,不仅会危害生物多样性,也会极度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比如被称为“福鳄”的鳄雀鳝,其实是一种大型、凶猛的食肉型鱼,一旦被遗弃在开放水域中,随着其生长速度的变化,周边鱼类可能会被吃得一干二净。去年8月,河南一景区连抽了一个多月的湖水,终于将两条鳄雀鳝“捉拿归案”,事件引起舆论热议之余,人们才对这种网红宠物的实际身份恍然大悟。
刘宣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入侵生态学研究组组长。他向新周刊记者介绍,外来物种入侵的一大特点是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一方面,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物放生有一定关系;但另一方面,大部分市民可能对外来入侵物种还缺少基础的概念和常识,往往无意中放生了一些外来物种,从而触发了生物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
人们操作机器清除水中大量繁殖的水葫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图/图虫创意)
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寻找外来物种释放事件的蛛丝马迹,更精确地研判被释放物种的时空分布。“毕竟对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这些(释放)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非常随机,用常规的野外生态学手段进行监测十分艰难,也费时、费力。”
根据这些视频,科研团队对典型外来物种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科学分析,并随之进行了有明确的目的性的野外考察,以验证视频信息的可靠性和野外种群建立情况,目前相关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刘宣告诉新周刊,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正随国家层面的格外的重视而“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科研人员,他们会把短视频提供的资料与科研考察数据结合起来,把研究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助力国家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同时也会在科学发现基础上,用短视频形式给全民普及外来入侵物种知识,增强全社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严谨缜密的科学研究,就这样和大数据、短视频等“新生物种”建立了联系,不仅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灵感和思路素材,而且还能将研究成果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助力国家生态安全建设——这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短视频在科学研究方面和科学传播过程中有很重要且独一无二的作用,我们会用科学的方式严谨地发挥出它的价值。”刘宣说。
2021年冬天,一个雪豹母子家庭成了社交平台上的红人。在青海三江源,一只雪豹妈妈从峭壁裸岩间款款经过,三只宝宝紧随其后,整一个完整的过程被架设在这里的视频摄像头完整地拍摄下来,让不少人直呼“很难来想象”。
世界上有60%的雪豹分布在中国,但因为其行踪隐秘的独居习性,人们鲜有机会一睹它们“雪山之王”的真容。想要长期了解雪豹的生活习性乃至种群分布,更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青海省玉树州哈秀乡云塔村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天河沿保护分区,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雪豹的重要栖息地。2011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工作团队来到这里,和云塔村的牧民们一起开展雪豹研究和保护的工作。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和牧民监测员召开社区监测会,识别红外相机拍到的雪豹。
最开始,当地牧民们还是靠手机和普通相机来记录观察到的雪豹,数据获取有很大的偶然性,并且拍摄效果很一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研究团队来到这里后,在雪豹经常经过的位置架设了自动拍摄的红外相机,培训当地牧民开展野外布设、电脑使用以及数据管理,一场长达10年的雪豹监测就此展开。
10年之后,云塔村的牧民们终于搞清楚了村子里雪豹的数量——4362张雪豹照片中,共识别出了包括5只定居个体在内的35只雪豹个体。利用空间标记重捕模型,研究团队估测出平均每年有12-16只成年雪豹在云塔村生活。
这项研究后来也被写进了研究论文,填补了中国雪豹种群动态研究的空白,得到了各方的关注。但研究并没有到此结束——在抖音的支持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逐步提升了监测设备,将红外相机升级成为24小时的视频监测设备,并将视频监测接入了短视频平台,不少喜欢动物的年轻人涌进慢直播间,只为等待雪豹出现在镜头前的那一瞬间。
在短视频里,很多人第一次见到雪豹的真面目,而云塔村的牧民们也因此受益。在包括抖音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云塔村还开展了全村的防熊试点工作,50户牧民家庭安装了防熊电围栏,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棕熊对于房子的破坏。除此之外,村里的垃圾房也被修葺一新,牧民们不再担心自家的牦牛因为乱吃垃圾而生病。
而随着雪豹监测研究和宣传工作的逐步推进,慢慢的变多的人慕名来到云塔村,一个以雪豹观察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体验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社区将从雪豹保护中受益。
短视频的出现,让身处城市之中的大家意识到,原来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一定要到荒无人烟的户外,所有人都能够随时随地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力量。
2021年,抖音便开发了“物种识别模型”,用户使用抖音“扫一扫”功能,对动植物进行拍摄时,能够正常的看到物种的相关信息。与此同时,用户都能够通过发布记录动植物的照片及视频,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每参与一次还能获取“阳光”,将阳光捐给生态保护相关公益项目。
截至2023年3月初,抖音共支持识别10914种动植物,用户参与物种记录达1654万人次,有效记录物种434万种。这些被用户记录到的动植物信息,成为更多科研机构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线索。
而在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期间,字节跳动公益平台发起了地球物种守护员活动,邀请了包括@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以及植物分类学研究工作者@自然里杨宗宗、《博物》杂志@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 等多名KOL在内的750位创作者加入到对于环保议题的科普倡导中。
截至目前,字节跳动公益平台上有60多个与生态保护相关的公益项目,超过85万名爱心人士捐赠助力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累计爱心善款超过1400万元。
一个可见的现象是,当慢慢的变多科普类短视频登上热门,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慢慢的变多的公民科学项目在城市里兴起,人们关注城市里的生物多样性,投身到守护流浪动物、统计鸟撞等项目里,并力所能及地向更多人科普,共同加入其中。
“数字赋能,全民共享”的理念成为主流,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也在慢慢地加强。慢慢的变多的人跻身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这也许就是公民科学的魅力所在——它能让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去参加了,汇聚起每一个人的力量,给整个社会带来与众不同的改变。